首 页 | 数字报纸 | 手机报 | 新闻报料 | 热点专题 | 社区论坛
小记者采访大教授
作者: 发布时间:2009-07-10
页面功能  【字体:  】【关闭
 

小记者采访大教授

报记者 石长青 实习生 卢宇萍 小记者导师 林丽珍 张晓玲

    6月26日下午,第45期广东教育沙龙在东城第五小学举办。本报东城五小小记者分站的小记者们受邀成为本次沙龙的采访者。

  来了一大批专家学者

  本次沙龙是广东教育沙龙的第45期,主题为“新世纪教育改革背景下院校协作/伙伴关系的发展与路向”。

  参加本次大会的专家学者众多,有广东教育学会副会长伍柳亭研究员,华南师大课程与教学系主任黄甫全教授,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李方教授,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冯冬雯副教授、田秋华副教授,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副主任王慧副教授等,还有来自虎门、石碣等镇街的中小学校长。与会人员围绕院校协作双方的角色定位、其发展策略、双方的矛盾以及未来的发展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。

  本报小记者们利用会前、会中休息和会后的时间,采访了部分与会专家。

  院校协作是这么回事

  小记者:黄甫全教授,您是本次沙龙的主持人,请您解释一下,什么是院校协作?

  黄甫全:我们这里所说的“院校协作”就是大学与中小学的协作。大学有理论基础,而中小学有实践基础,两者协作一起搞科研。院校协作最先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英美兴起的,中国则是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有高校与中小学合作,近10年才比较红火。我这样解释,你能听明白吗?

  小记者:能!谢谢教授。我还有个问题,就是我们学校与你们学校有协作吗?

  黄甫全:有,而且已经相当成熟了。你们的很多老师考上了我们学校的研究生,而我们学校的研究生也经常来你们学校给你们上课。

  双方应平等进行协作

  小记者:田秋华副教授,您认为协作双方应该是个什么关系呢?

  田秋华:你们小记者问的问题很深刻哦!是不是你们那位胖胖的老师——哦——大象老师教的?呵呵!我认为院校协作应该是平等互惠的。高校偏具研究性与学术性,中小学则具有日常性与实践性,两者正好互补。所以,高校不要摆架子,中小学也不要过于谦虚。

  小记者:王慧副教授,您认为呢?

  王慧:我赞同这个说法,但在具体的学术问题上,我要强调的是:大学的角色应该根据具体的协助项目的不同而不断变化,可以扮演高端教育的权威角色也可以是合作角色。

  应该从民间走向官方

  小记者:王慧副教授,今天大家讨论的院校协作是政府行为,还是民间行为?

  王慧:了不得!小小年纪就知道民间和政府啦!目前,院校协作还处于民间状态,大大阻碍了其持久有效发展。我们应该从民间走向制度化,加强政府对其的领导作用,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激发院校的积极性,从另一方面更好地促进院校协作的落实。

  小记者:田秋华副教授,您认为呢?

  田秋华:我很赞同。院校协作应该规范化制度化,没有政府的参与是很难发展的。让我们一起呼吁院校协作的重要性,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。

  本土人士谈院校协作

  小记者:刘校长,您是本次沙龙的东道主,您怎么看待院校协作?

  刘建强:我是院校协作的铁杆拥护者和践行人。近几年,我跟华南师范大学展开了多方面的协作,使得我们学校学术氛围浓厚,学风很好,成为广东省首批教师培训师范学校。今年,我们学校更是喜事连连,学生们不仅在素质教育方面屡屡获奖,在小升初考试中也战绩卓著。比如,我校有3个学生考入了东华和光明的公办班,东华是1.4万人考90个,光明是1.3万人考130个。

  小记者:恭喜东城五小!朱校长,您也谈谈吧。

  朱志权:我是石碣袁崇焕小学的校长。中小学校面对的现实问题是综合性问题,如提升教育实效、扩大知名度、进行学校推广等。而高校关注的是理论框架构建,以及单一方面的理论问题。所以,我认为目前迫切要解决的是双方目标取向要如何结合。

  小记者:张老师,您是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,你看呢?

  张润林:院校协作有3种:指导型、课题实验型以及合作型。指导型就是高校专家们到中小学里走一趟,开个讲座。课题实验型则比指导型能够更好地落实院校协作,但课题主要来自高校而不是一线中小学,很难解决一线的问题。而合作型则是最好的,很可惜,在东莞几乎没有看到。

  小记者采访黄甫全教授

 
 
Copyright©Dongguan Daily, All Rights Reserved
所有内容为东莞日报社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或镜像